• 8年试管助孕品牌机构
  • 国内外知名生殖医院合作
  • 安全高成功率服务保障
  • 专业客户和后勤管理系统
从一两岁开始做好这4步,到了“幼小衔接”就不
时间:2019-11-07  来源:未知  点击:91次

OK妈说:

随着OK离上大班越来越近,我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之后我自己有过完整的幼升小经历后,会和大家具体地来一篇,走过的弯路可以告诉大家,大家免得再走;成功的经验也会坦诚分享,到时候大家都用得上。

不过因为OK已经前行在路上,所以我也不断在关注,所以但凡是过来人的或者是大咖们的一些思考,我也想随时给到大家!

幼小衔接,我们到底应该做哪些准备?

上了幼小衔接,提前学会了小学的知识,会不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上的话,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自信心受打击怎么办?

01

幼升小难,到底难在哪里?

为什么孩子上了小学就变得这么“笨”?

其实娃上小学表现得不适应、跟不上,并不是他笨、不聪敏,而是孩子对书面的文字符号、题目都太陌生而且很难理解。

孩子上学前熟悉的都是口语和物理世界,但是上学后开始学的是书面知识,这种从真实三维立体世界切换到书面二维符号抽象世界的时候,中间没有过渡桥梁,孩子反应就会迟缓,这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对突然到来的陌生世界不适应而已。

除了不熟悉的文字符号之外,还有一个挑战就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或者试卷提出的“思考型”问题,因为平常生活里面的对话要么是家长单方面的“命令”口吻:“快吃饭!”“快走!”要么是随意的“聊天”口吻:“今天和朋友玩什么了?”“今天有没有听奶奶的话?”等,但从一两岁开始做好这4步,到了“幼小衔接”就不 到了小学,孩子面对的问题就直接变成了“5个方块拿走了3个,还剩几个?”“如果小明没有给小红面包,小红有几个面包?”

难度直接升级了,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孩子去理解,然后在头脑中构造画面、思,这个过程如果孩子不熟悉的话就会觉得很突兀,更别成都不孕不育医院:-o 从一两岁开始做好这4步,到了“幼小衔接”就不视频说去思考解答了。

我一个朋友和我说,她女儿刚上小学那会,每次考试都有不少题目空着,一问原因,说是看不懂题目不知道要干嘛02

该不该带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

其实培训班并没有解决孩子对文字符号和思考型题目陌生的实际问题,而是把困难提前了。而且学龄前孩子大脑发育还没成熟,自控能力很弱,注意力不会长时间的集中,这个时候如果去培训班,不仅效率低还有可能给孩子留下不好的课堂印象,这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孩子的学习受情感的影响非常大,儿童有依恋的情感特征。如果能够得到依恋对象的认可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很大的激励。陌生的老师很少能在短期内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所以在孩子四五岁之前,学习环境的温暖和安全,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动力。

(OK妈补充:这里表达的只是书上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给不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还是要针对自身情况,但这里提到的两个思考角度我觉得很有新武汉不孕不育医院意,提醒了爸爸妈妈应该注意的点。)

03

真正的幼小衔接父母应该做什么?

1、教孩子积累大量背景知识比啥都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多学知识,但多学知识的目的不是提前抢跑,不是超越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强行灌输,而是让孩子在知识的环境中成长,丰富内心,也为后面的小学打基础。

要知道一旦孩子的背景知识不足,听课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影响孩子后面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冰川融化”或者“唐朝诗人”的时候,有背景知识的就很容易理解,没有从一两岁开始做好这4步,到了“幼小衔接”就不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就会对“冰川”、“唐朝”这些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会感觉自己像是在听天书一样,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更别说对课程的理解了。

所以在实际生活里,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足够的背景知识来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这些背景知识可能是具体的知识,比如,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书;也可能是感知和概念,比如,水是流动的,石头是硬的,荷花是长在水里的;还可能是背后的本源,比如,为什么鱼生活在水里,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对周围世界充分地探索和感知,再加上家长适当的引导和扩展,给孩子建立知识体系,这样以后才能将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很快迁移到学习环境中。

特别是在学龄前最好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背景知识,因为学龄前是孩子大脑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期,这个时候多接触信息的话,可以增加大脑细胞突触的连接,连接越多,未来再遇到相似的情形,越容易调用现有的连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稳定的思维结构。

2、和孩子一起阅读,用童书打通生活与书本

心理学上有一项经典的调研,通过对美国家庭的对比研究发现,家庭的藏书数量和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家长陪孩子进行童书阅读就是从生活到符号世界的最好过渡方法。因为童书描绘的场景人流不孕医院和故事可以和生活直接对应,孩子从玩耍过渡到故事,几乎是无缝衔接,另一方面,童书本身是用文字符号和其他逻辑符号组成的,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书面文字表达,这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了。

3、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对话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涉及到大脑快速处理信息、积极创造信息、理解他人信息的功能,也是大脑学习组织思路的重要方式。之前就有项研究发现,最能决定幼儿园效果好不好的只有一个条件:老师能否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和孩子如果进行大量有意义的对话,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这里强调了“有意义”,不是单方面类似“不许哭”“你听到了吗?”这样的命令,而是要学会承认、倾听、提问和回答。

首先是承认。

要承认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喜欢和不喜欢、忧虑和欢乐的权利。当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意时,父母不要急着禁止,而是尽可能允许表达。

其次是学会倾听。

父母要给孩子把话说完的时间,哪怕是磕磕巴巴断断续续说很久,也要完整听孩子说完再回答,不要粗暴打断,这对鼓励孩子表达十分重要。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叫作重复,就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先把孩子的话复述一遍,以便孩子确认自己的话被听见了。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被听见是所有小孩子最基本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地说:

“我的裙子红了,摔了瓶子,我不是故意的一一小红从后面过来……老师说不能坐那儿……我没看见,我不是故意的。”我们要耐心地全部听完,然后复述一遍孩子的话:“你是说,小红从后面过来,坐的位置不对,你没看见她,因此不小心摔了瓶子,把裙子弄红了吗?”然后安慰说“没关系”。这样的对话能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被鼓励,久而久之,他的表达能力也会大大进步。

再次是学会提问。

前面说过,孩子不习惯学校的提问方式,可能是孩子上学后面对的一个重要阻碍。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猜想、去提出观点、去表达意见。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习思考、增强创造力的极好方式。父母问孩子的方式,慢慢会成为孩子的思考方式。

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常常问孩子:“你知道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吗?”“为什么某某事情是这样?”我经常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他思考,她也会问我:“汽车是从哪儿来的啊?”“为什么地球吸引力大,月亮吸引力小?”这表明孩子在慢慢地学着用我们教的方式思考。

最后就是回答。

孩子到了三四岁都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孩子问不完的问题,我们既可以给孩子讲,也可以大方承认不知道,和孩子一起查书、上网搜索。最不好的回应是批评提问,把孩子学习的火苗生生扑灭。

4、帮孩子熟悉概念,建立从具象到抽象的联系

书本的内容是把具象的东西变成抽象的文字来描述了,孩子会不适应,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一步一步地建立抽象概念,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看起来不复杂,却是很重要的学前准备。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让孩子熟悉事物名称,例如“树”“花”。

第二步,和孩子讨论一些简单的事物特征,例如“花在春天绽放,树在冬天落叶"。

第三步,通过图像和文字、数量的对应,慢慢引导孩子悉文字、数量。

第四步,给孩子讲一些更深的知识,并和孩子讨论有趣的问题。

在这个递进的过程中,孩子的抽象认知能力会一点点提升,而抽象能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

OK妈说:

以上内容经授权,整理自《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书名里虽然写着是“未来之书”,以未来的视角来审视探讨当下的育儿问题,但内容其实很接地气。都是我们现实带娃会遇到的问题,比如陪孩子写作业这道送命题该怎么破、怎么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搞破坏该怎么办、老人带孩子教孩子一口的方言好不好等,还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方法。

这本书也被杨澜、李开复、徐小平、魏坤琳等人推荐。


参考资料
------分隔线----------------------------
------分隔线----------------------------